貨量下降、壓價嚴重,物流行業淡季較往年提前10天!河南企業該如何破局?
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實習生 李守 文圖視頻
2020年初,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很多行業按下暫停鍵,但由于中國各部門防控有力,疫情暫緩,經濟重啟,一切貌似恢復如常。
事實真的如此嗎?2021年6月中旬至7月初,河南商報發哥走訪了數十家河南物流企業,得知今年上半年以來,95%的物流企業業務量下降明顯,受其影響,5月份、6月份,重卡銷量兩連跌。
業內稱,拐點到了。
現象:
河南多家物流企業稱,貨量下降5%至30%
近日,河南一家物流企業的地市加盟商向河南商報發哥反映,稱其網點今年以來貨量下降明顯。
“我問了十幾家分公司,只有3家貨源還可以,其他的都比往年下降了三分之一的量。”該加盟商稱。
據悉,該加盟商所在的物流公司,已成立20年,是河南物流行業中為數不多的“元老”。
貨量下降,這種情況只有部分公司如此,還是整個物流行業都是這樣?為了解具體情況,2021年6月中旬至7月初,半個月左右,河南商報發哥走訪了省內數十家物流企業。
方圓物流、創新物流總經理田廣建在物流行業已深耕幾十年,之前每次遇到困難,他都很樂觀,但今年,他說自己第一次感覺到經營有壓力。
“創新物流的貨量,和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遞增沒達到預期,甚至還有點滑坡。方圓物流的資源更豐富一些,雖然實現了遞增,但遞增幅度不大,很吃力。”田廣建坦言。
新鄭春天物流園B區內有50多家中小專線,園區負責人王軍濤稱,今年以來,這些專線物流的貨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。最明顯的變化是,以前園區內堆得到處都是貨,堵得小車根本進不來,但現在開車進園區,可以隨便停隨便逛。為啥?貨少啊。
達發物流反映,其今年貨量下降了5%左右;貳仟家物流稱,4月份、5月份,公司貨量下降7%左右;丹妮物流園則稱,其貨量下降20%左右。
溯因:
貨量下降、壓價嚴重,物流行業淡季較往年提前10天
2021年6月30日,運聯智庫公布了2021年中國零擔物流30強,河南有8家企業上榜,其中,長通物流、鴻泰物流、黑豹物流等6家企業已是多次上榜,而方圓物流、貳仟家物流則是首次上榜。
榜單是按各企業2020年的營收進行排名的,河南8家企業同時上榜,位列全國第一。這說明去年雖然有疫情,但物流企業的業務量和營收還可以。
對此,田廣建表示,去年疫情期間,大家都以為業務會受影響,當年2月份確實沒有貨,但3月份復工復產后,各方需求得到了釋放,貨量實現了大爆發,全年的狀態實現了穩中向好。
今年疫情穩定了,物流行業的貨量為何不升反降?
河南潤之新物流總經理張志強認為,今年物流行業貨量下降,最主要的原因應該來自內部,物流同行競爭激烈,壓價嚴重。
價格壓得有多嚴重?
“原來發一件貨運費5塊錢,現在3塊錢就有人送;原來運費10塊錢的,現在7塊錢、8塊錢就有人接單。”田廣建稱,整體價格比往年低了五分之一左右。
“干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。”達發物流副總韓鐵強認為,三個原因導致物流貨量下降:平臺搶貨,像貨拉拉、運滿滿等平臺的興起,分走了一部分物流貨量;網購的興起,讓快遞、快運分走了一部分物流訂單;實體店生意下滑,直接導致物流貨源減少。
蝴蝶效應還在繼續發散。
貨量減少,也讓今年的淡季較往年來得更早一些。
往年6、7、8月份是物流行業的淡季,田廣建稱,今年5月下旬開始,淡季就已到來,較往年提前了10天左右。
產業鏈:
5、6月份的重卡市場,遭遇“兩連降”
作為零擔物流大省,河南物流企業的大部分貨源都來自批發市場。
上游市場行情如何?
錦藝智云萬博城現有商戶300多家,其招商總監劉軍稱,今年以來,商戶訂單下滑了20%左右。
鄭州火車站一家服裝市場的負責人稱,該市場商戶訂單減少了25%。
不只是河南物流行業貨量下降,其他省份也一樣。
7月初,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,2021年6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4.6%,較上月回落1.2個百分點。
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助理、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輝分析認為,6月份,從區域看,東部、中部和西部地區均位于景氣區間,其中東部和西部地區物流業務量較上月繼續有所回升,中部下降。
6月份,全國物流業務總量指數為54.6%,比上月回落1.2個百分點;新訂單指數為52.9%,比上月回落1.6個百分點。何輝稱,這顯示出物流業需求增速放緩,業務規??s減,訂單數量減少。
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秘書長李鵬透露,全省交通部門監測,今年前5個月,重點高速公路路段貨車流量減少了30%左右。
蝴蝶效應還在繼續發散。
河南一家重卡經銷商稱,受貨量下降影響,原來預計今年提車的幾家物流企業已暫緩計劃,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目標只完成預期的一半。
第一商用車網稱,今年5月份,國內重卡銷售15.8萬輛, 環比下降18%,同比下降12%, 這是從上年4月以來經歷“13連漲”后的首次負增長。6月份,我國重卡市場預計銷售各類車型15.3萬輛左右,環比下降6%,同比下滑10%,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約1.6萬輛。
至此,重卡行業今年已實現兩連降。
業內預判,重卡市場拐點已至,市場開始“變臉”。
突圍:
增加收貨網點,把客戶從批發市場轉向企業
貨量下滑,跌跌不休,下半年如何破?
走訪中,浩運物流是還能保持增長的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。
其負責人裴繼輝稱,該園區內共有73條線路,今年80%保持了增長,6月份同比去年增長了10%。
究其原因,主要有兩個:一是收貨網點較去年增加了三四十個,同比增長30%左右,目前全省網點達到140多個,網點多收貨相應就會增加;二是在貨量少時,仍然保持像旺季一樣發車,誰不發車就處罰,這樣當別的物流公司不發車時,浩運仍然天天有車可發,客戶就會選擇自己,久而久之,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,貨就會越來越多。
廣東一家物流公司河南分公司則計劃,在保留現有批發市場存量貨源的基礎上,開拓生產企業客戶資源。
為了扭轉局面,方圓物流、創新物流推出了“組合拳”,成立了4個項目組。
積極擴大網絡,在全國、全省開發新的分公司,增加新客源;既然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維護老客戶的5倍,就成立專門項目組,負責把丟失的老客戶找回來;開發返貨資源,提高返程的駛載率;整合全國、全省資源,做落地配。
下半年,物流行業能否突出重圍,再創佳績?
我們且拭目以待。
(編輯 吉倩倩 呂瑞天)